近日,国内著名奶企与酒企跨界合作联手推出冰淇淋,给随天气一同转热的冰淇淋大战又添新热度。
近年来,冰淇淋市场成为各品牌创新的“试验田”,从口味、原材料到造型、文创,不断推陈出新。各路商家还纷纷将产品打上健康、愉悦、高品质生活方式等概念,令不少热衷“尝鲜”的消费者“慷慨解囊”。
与各种“创新”同步出现的,是冰淇淋价格的整体走高。据媒体报道,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作为冰淇淋主要销售渠道的便利店里,3元以下的冰淇淋已经基本难觅踪迹,1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则越来越多。与此同时,在某线上平台开设的“冰淇淋”专区,大部分冰淇淋单支价格都在6元以上,还有一些品牌单支售价在20元以上。
冰淇淋市场的情形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现状。随着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变化,一方面对产品和服务的层级要求有所提升,另一方面,以年轻一代为代表,消费需求也更加多元开放,对新、奇、特、美、酷等的追求增多。不少商家也迎合此类消费偏好,推出相应产品吸引顾客,而且此类产品往往价格不菲。然而,有的消费者在冲动购买使用后,感觉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满足,失望之余甚至怀疑商家是否故意用噱头“忽悠”自己。这种现象虽属个别,但需要引起重视。
应当承认,消费升级是真实存在的需求,但对这种需求的满足,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同步升级来配合呼应。只有产品和服务等供给提升水平,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消费升级才能水到渠成。
消费者是感性的,在开放包容成为共识的当下,对于新产品新事物,人们比以往更敢于和乐于去尝试。但消费者也是理性的,会基于自身体验来判断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,从而决定当下乃至后续的消费选择。
因此,如何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,迎合消费升级的大潮,才是商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。那种打着创新旗号,仅仅是将旧有的产品和服务用新奇诱人的概念“改头换面”,就拿出来糊弄消费者,甚至通过高价“割韭菜”的做法,或许可以迎来短期的火爆,但注定无法收获消费者的长期青睐。
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,但创新也需要脚踏实地,急功近利只能适得其反。面对消费升级,企业只有先做好自身“升级”,把精力用在打造产品和服务上,让自己的创新符合消费者需求,才能赢得这场“战役”。消费者也更乐于为既对自己“胃口”又充满“诚意”的产品和服务付出“真金白银”。消费升级可以允许更高的价格,但切不可只是“价格升级”。
(责编:庄红韬、曲源)